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综合 > 政府组织 > 正文
中国阿坝

中国阿坝 www.abazhou.gov.cn

  • 网站名称:中国阿坝
  • 网站分类:政府组织
  • 收录时间:2022-04-04
  • 网站地址:www.abazhou.gov.cn

进入网站 查询SEO                      百度权重:         移动权重:

“中国阿坝” 网站介绍

名称:阿坝,www.abazhou.gov.cn

分类:政府机关

网站描述:

介绍:阿坝首页:www.abazhou.gov.cn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微博。智能问答。

景区景点/阿坝县阿坝夺登寺

位于四川省阿坝县东北八公里处的哇尔玛乡政府所属提穷大队第四小队的境内。

集众僧的夺登寺又以其白帽本教之寺的吉祥之地而得名为“梅竹扎西合旋林”而之盛名。夺登寺建寺于藏历第六绕迥木牛年即公元1385年,由本教仁布钦夏甫尼玛增大师奠基而组成僧团。大殿由80根柱头所支撑,取名为“本来寂静桑登林”。前后有十二代本教大师相继维护。藏历第十一绕迥之火马年即公元1666年,由夺登雍仲楚臣将该寺归属给从后藏兴达顶来的本教大师彭措旺杰而变为后藏本教的所属之一,在彭措旺杰的大力帮助和鼎力支持下,又兴建了“兴藏大殿”,取名为“夺登寂静伦珠悦色雍仲林”。之后相继由夺登寺世袭来维护。第八代楚钦第二世楚臣登巴坚赞大师向大知虹身顶礼,将该寺的讲修规范仪则,以及寺内外的规矩都严格进行了规范化管理。

该寺每年大的定期法会有:八次大的法会,四次修供法会、六个大的节日。另外每月上旬都要进行定期的说戒、修供等的仪轨。

该寺收藏有20多卷历住堪布的经卷,大多数经卷都已刻成木刻版进行保存。

世外桃源神座

荣获“中国的世外桃源”称号的神座景区位于阿坝县东部的查理乡

,包括查理乡神座村、夺哇村、然木夺村、塔洼村和安羌乡中安村部分地区,有603户3330人,是农牧林兼营区,有耕地 3000余亩,草场65万亩,森林5万亩,牲畜约5万头。

神座景区风光十分秀丽,古朴秀美的神座藏寨土房建筑群炊烟缭绕,神座姑娘勤劳美丽,歌声悠扬,一湾清澈的河水从村前吟唱而过,河上古老独特的伸臂桥经幡飘舞,牛羊和农人们从上面悠闲走过,仿佛诉说神座姑娘的美丽传说,寨前山坡上碧翠的仓松翠柏掩映,五彩的阔叶林和灌丛把山峦装点得神奇清幽,树林上猿猴攀跳,珍禽纷飞,树下小兔、鹿麝出没,充满生机,寨后宽阔的高山牧场上牧人的帐篷象群星点缀,成群的牛羊在牧场上徜徉,更有藏寨前、山顶富有传奇色彩的藏区仅有的女神山上,尕巴娜姆女山神日夜守护藏寨。环境优美的林间溪流边一座座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是喇嘛们修炼的好去处。

阿坝县各莫寺

在阿坝州阿坝县城西北部各莫乡唐麦村,距县城13公里,占地18000平方米,是一座显密兼修的格便派别寺院。为阿坝州三大格鲁派寺院之一,为黄教六大寺之拉卜楞寺的分寺这一。建于乾隆56年(1790年),由拉卜楞寺大赤巴贡却德庆按第二世嘉木祥大活佛之意创建的。原名法相寺,至今200余年。

阿坝县德普寺

德普寺在今四川省阿坝县德格乡境内,是萨迦派的大寺院,建于公元1844年,

是由第四世德普活佛创建的,历代曾涌现了很多为人称道的大成就者。寺庙有一座大佛殿,在殿里正面的佛龛中,有一见得解脱的导师释迦牟尼佛的大身像,周围有萨迦五祖、萨迦二胜六庄严、十六尊者,八大菩萨等许多比人大的木刻佛像;有弥勒佛一见有义像、从尼泊尔迎请的千手千眼大悲观自在菩萨、大白伞盖佛的金身像等许多非常精美的铜像。还有两套佛陀的本生故事的唐卡画(每套九幅)为主的众多新旧唐卡画。 密宗续部的大殿,修建于1903年,至今未坏,一般很难见到象此殿这样多的金银和木雕。殿中有从甲绒绰斯甲迎请的观自在菩萨像内天然内藏的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像,非常殊胜。

曼扎塘湿地大草原

位于阿坝县东北部,包括麦尔玛、贾洛乡、贾柯牧场

等地草原,平均海拔约3400米左右。曼扎塘风景区内有辽阔无垠的大草原,每到春季,这里绿草茵茵,花海草毯十分美丽,是川西北藏区的优良牧场,同时这里也是黄河水系源头涵养地,与若尔盖、红原*湿地保护区连成一片,有十分丰富完整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这里除了有随黑白帐蓬游动的藏族牧民和成群的牛羊,兔逊逐鹿于花间草丛,苍鹰盘旋于高空,更有珍稀的国家一类野生保护动物黑颈鹤常成群结伴在沼泽边,该区生态系统稳定,已知有脊椎动物19目39科79属117种,是观赏辽阔的川西北大草原风光和考察高原湿地生态的胜地。

安多藏族民俗文化长廊

生息繁衍于川、甘、青三省结合部的阿坝县各族儿女,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并存。独具一格的高山、草原、峡谷地貌汇聚成了美丽的阿曲河谷,这样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民情风俗,孕育了大度包容的人文精神。使这里被赋予“安多藏族民俗文化长廊”的美誉。

地质灾害/阿坝县

地震

2005年1月5日清晨6时05分,马尔康县、壤塘县、阿坝县交界(北纬32.30度,东经101.60度)发生4.7级地震。马尔康县日部乡、壤塘县城震感强烈,马尔康县城、小金县城部分居民有感;日部乡公路出现垮塌现象。

经济/阿坝县综述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10.2%。其中:*产业增加值35.04亿元,比上年增长4.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0.84亿元,增长13.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4%,拉动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8.11亿元,增长8.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9%,拉动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5.5:50.1:34.4调整为15.0:51.6:33.4,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达42.2%,比2012年提高2.4个百分点),*、三产业分别下降0.5和1.0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6.03亿元,比2012年增长13.1%,占GDP的比重为45.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产业增加值18.8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62.61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24.60亿元,增长10.5%。

*产业

阿坝州是四川省重要的林、畜、药、果生产基地之一。耕地八万公顷,主要作物有玉米、青稞、黄豆、土 豆、小麦、葫豆、荞麦、油菜、亚麻。有草场42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0%,载畜330万头,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禽、皮、毛、乳、油、骨等畜产品畅销全国。

阿坝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89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服务业分别增长4.4%、3.5%、5.4%、6.1%和6.0%。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0460公顷,其中农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5230公顷。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0.48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3.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7%。2013年农村用电量2.1亿度,比上年增长6.0%。年末耕地面积6.0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

201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8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879公顷,增长2.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6万公顷,增长0.4%;粮食总产量17.62万吨,与上年持平;蔬菜产量55.49万吨,增长8.1%;园林水果产量12.01万吨,增长26.7%。

2013年新建早熟花椒、核桃、沙棘基地4.2万亩。积极推进汶川、金川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顺利启动,已到位国家资金1.2亿元。扎实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建设公益林473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000公顷,封山育林2733公顷),森林抚育15113公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62万公顷。阿坝森林面积209.82万公顷,森林复盖率24.2%。

2013年出栏生猪35.94万头,比上年增长8.5%;出栏牛35.85万头,增长9.7%;出栏羊31.77万只,增长3.4%;出栏兔57.47万只,增长25.3%。年末猪存栏32.58万头,增长2.0%;牛存栏178.24万头,下降2.1%。2013年肉类总产量7.29万吨,增长15.6%。其中:猪肉产量2.55万吨,增长7.4%;牛肉产量4.01万吨,增长23.0%。奶类产量11.53万吨,增长2.0%。

第二产业

2013年,阿坝州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9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5%,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42.2%。规模以上工业加速发展,增加值总量达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增速居全省第二,比全省增速快2.2个百分点。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分别增长16.2%和9.3%。主要产品中,铁矿石原矿产量增长48.1%,中成药增长65.1%,铁合金增长16.1%,发电量增长3.2%,黄金增长93.9%,葡萄酒增长7.9%,乳制品增长2.1%。

2013年末,阿坝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户,总资产496.04亿元,比上年下降3.5%。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01亿元,比上年增长2.8%。实现利税总额9.44亿元,比上年下降47.6%。产品销售率88.9%。

第三产业

2013年,阿坝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按销售单位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零售额40.55亿元,乡村实现零售额11.68亿元,分别增长15.5%、11.6%。按国民经济行业统计:批发业、零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5.44亿元、31.70亿元,增长23.9%和15.6%;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6.14亿元、8.95亿元,增长3.9%和14.1%。

2013年末,阿坝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5.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48.20亿元,增长11.6%;各项贷款余额186.44亿元,增长12.4%(其中:短期贷款36.71亿元,同比增长16.4%;中长期贷款148.28亿元,同比增长10.4%)。

2013年保费总收入3.0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人身险0.91亿元,下降3.1%;财产险1.75亿元,增长9.6%。已决赔案件数2.69万件,已决赔案件金额1.30亿元,比上年下降0.6%。

社会/阿坝县教育事业

2013年末,阿坝有大专院校1所,专任教师431人,在校生7242人,招生2270人,毕业2371人;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4所,专任教师317人,在校生3055人;小学(包括九年一贯制小学部分)265所,专任教师6269人,在校生66968人;初中38所(含九年一贯制13所),专任教师2645人(含完全中学初中部分),在校生32293人;高中18所,专任教师1205人,在校生15043人;幼儿园266所,在园幼儿2249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阿坝在校“9+3”学生7170人,“9+3”毕业生就业率达98.8%。

科技事业

2013年,阿坝州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1家,四川省创新型企业5家。年末,阿坝有省认定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创新型企业19家,州民营科技企业67家。2013年申请专利94件,专利授权65件。

文化事业

2013年末,阿坝文化系统有国有文化机构271个,其中: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218个,博物馆(纪念馆)7个,公共图书馆13个,图书馆书籍总藏量35万册。有农家书屋1354个。有州广播电视台1座,县广播电视台13座,有线电视用户10.7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8.08万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复盖率分别达90.5%和97.6%。

医疗事业

2013年末,阿坝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162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个,采供血机构1个,村卫生室1192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883张。有卫生技术人员471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29人,注册护士1243人,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59.6%。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阿坝孕产妇死亡率32.24/10万、婴儿死亡率14.83‰,均低于全省民族地区平均水平。孕产妇住院分娩率83.15%,比上年提高了4.51个百分点。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下降12%。城乡卫生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比上年提高2.7和8.4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

2013年,阿坝州举行县级以上大型群众体育活动37次,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人。免费开放体育场馆28万人次。参加第十二届省运会获得2枚铜牌、81分,创历史*成绩;参加省青少年锦标赛获得9金13银18铜;女足以全胜战绩卫冕省基地赛冠军。销售体育*5740万元,占阿坝*市场份额的51.5%。

社会保障

2013年末,阿坝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39.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1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30.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21.55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8.63万人,参合率达98.89%。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5.2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7.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2.64万人。

2013年共有5.17万人纳入城市低保,16.33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350元/月和150元/月。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260元,集中供养率39%。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复盖率为100%。19604名Ⅰ度、17557名Ⅱ度、5528名Ⅲ度大骨节病患者的农村低保、生活补助及医疗救助全部兑现。

交通概况/阿坝县

截至2013年,阿坝现有公路5000多公里,已建成了乡乡通公路的良好交通网络。国道213线、317国道横穿境内,主要干道正向高速公路和标准公路发展,九寨黄龙机场、鹧鸪山隧道已建成使用。阿坝与西南大都会成都和西北大都会兰州相邻,紧靠四川省内的绵阳市、德阳市、雅安市和甘孜州。在州境内,若尔盖是从甘肃方向进入阿坝州的中转站,刷经寺是州内由成都经米亚罗、马尔康、红原等地的西线的必经之地,茂县和松潘是成都至九寨沟的九环线的要冲,平武是川东地区进入阿坝的中转站,而都江堰和汶川则是进入阿坝州的咽喉。进入阿坝州还有另外两条线路,起点站在四川的绵阳、甘肃的文县。绵阳客运中心至九寨沟县城320公里,文县至九寨沟县城77公里。平武至松潘县城170公里。从平武去黄龙的散客,可在中途的黄龙景区下车,平武至黄龙为114公里。从成都坐客车抵松潘县城的散客,可以乘返平武的班车到黄龙。

旅游/阿坝县

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名胜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四姑娘山属*风景名胜区,卧龙、若尔盖高原湿地属*自然保护区,卓克基土司官寨属*人文景点,藏羌民俗特色鲜明。

阿坝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富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团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和本朴的历史人文景观,被称为“世界较后一处尚待开发的旅游金矿”。走进阿坝就是走进自然,走进阿坝就是走进风景。阿坝,东南向西北海拔由820米上升到6250米。

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风景区隔山相望,双桥沟、锅庄坪、尖子雪山景点,流云山岗轻抹浓裹,冰斗瑚沙棘林风娇波池卜民江大峡谷自西东来,流泉飞瀑穿行其间Z大渡河裂谷由北向南;三江生态圈、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黑颈鹤梅花鹿自然保护区;九曲黄河*弯;川西北大草原辽阔无垠;降扎温泉、米亚罗红叶温泉,灵泉圣水洗浴民俗。

岷江上游石棺葬及出土青铜器、玉石、金银器、陶器(战国时期),浓缩和再现了羌族先民的独特文化面貌和聪明智慧;古利等建筑古朴久远,是藏羌民族文化艺术的杰作,是藏羌民族建筑艺术的活化石,宗教文化丰富多彩,天文、地理、美术、医学等包罗万象,文物名刹不腹枚举。藏羌民俗风清古朴,锅庄舞、服饰、羌族刺绣、藏羌山歌、饮食文化等无不引人入胜。

2010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申报的“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入选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从1935年4月进驻到1936年8月全部走出草地,停留达16个月,留下数处会址、遗址、文物等,还有鲜为人知的红四方面军在金川建立的格勒得沙共和国遗址,以及后来建造的松潘红军长征总碑园、亚克夏雪山红军烈士陵园等。阿坝现有3个*风景区,3个省级风景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1个一级景点,38个二级景点,19个***景点ZS个人文景观板块:长征史诗、藏文化、羌文化、历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

主要景点花湖阿坝神座阿坝县各莫寺当地节日/阿坝县当地节日国际熊猫节牦牛文化节藏巴拉节扎崇节雅敦节祥隆节祭山节雪梨节黄龙庙会摩朗节看花节经济状况/阿坝县

经济以牧业为主,牧农林结合。解放前缺少疫病防治措施。畜群结构不合理,管理粗放;农业生产工具简陋,停留在原始农业阶段。牲畜成活率低,主要农作物青棵平均亩产假40~50公斤。解放后,先后数次从内地引进大批铁锄、铁镰、新式犁等先进生产工具进行无偿发放、推广使用,取代了木锄、木犁、“二个抬杠”等原始农具,改革耕作制度,深耕、轮作、施肥、选种、锄草,加强病虫害防治;迅速建立兽防站,培养兽医,诊治牲畜疫病,降低牲畜死亡率,提倡科学饲养、畜种改良,有计划地调整畜群结构,畜牧农业生产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60·~70年代,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耕、耙、播、脱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并建立了全机械化作业的大型国营农场。奶油分离器深入农牧民家庭,使阿坝县农牧业机械化生产作业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1976年引进青稞优良品种“肚里黄”,对提高粮食产量起了很大作用。 1970年建立查理寺林场,开展森林采伐和管理。由于受“***”影响,乱砍滥伐造成严重损失。1982年实行了农村经营承包责任制。 1985年实行牲畜折价归户私有私养,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农牧业生产水平连年提高。1990年底,全县农牧业生产总产值达 2650元,比 1958年增长 4.9倍,其中牧业2022万元,增长5倍,农业315万元,增长0.64倍。林业收入达19万元。牲畜总数430955头,比1958年增长1.95倍,粮食总产量939万公斤,增长0.56倍,畜群结构渐趋合理,农业生产从单一的青棵、胡豆种植发展到种植蔬菜、采药、农村工副业和乡镇企业等多种行业。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纯收入 711元。1959年 1月,最早建成的草原电站级产。随后建立乡村水中站 31座,以明亮的电灯取代了农牧区数千年来的酥油灯照明。1982年10月全县*安羌电站竣工投产。解放前交通十分闭塞,仅有羊肠小道、独木桥,以牛马为交通工具与周边部落联系,物资运输全赖人背畜驮,信息靠捎口信传递。“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泥没足;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学狗爬”的民谚是当时交通情况的真实写照。1955年11月,*条公路成

(都)阿(坝)公路竣工通车。1990年底,全县有省道公路2条,县道公路3条,乡村道6条,林区公路3条,公路总长642.3公里,乡乡通公路,构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县汽车队1个,省汽车运输公司所辖车站1个。有客货车158辆,运输拖拉机204辆,自行车750余辆,1987年摩托车达295辆。1952年建立阿坝(县)邮电局,先后开通阿坝至久治、马尔康的邮路。1988年10月安装自动电话。设有县邮电局和区邮电所5个,6条载波线路,2条电传线路,5条长话线路,电话359门。工业是阿坝县新兴产业。解放前仅有几家缝纫、皮毛加工、木器制作小手工作坊。民主改革后,先后建成33座大小水力发电站。“***”时期,盲目上马一些工业企业,因造成损失而停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相继建成安羌电厂、肉联厂、牛毛绒分梳厂等骨干企业。现有牧机厂、煤炭厂、综合林场、木材加工厂、粮食加工厂5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地毯厂、建筑公司、肉联厂、奶粉厂等集体所有制企业,19个乡镇企业。全民集体所有制职工 659人,固定资产 1460万元。 1990年工业总产值694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20.7%。初步形成了农吉林产品加工和电力工业生产体系.县境是川甘青三省历史悠久的物资集散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阿坝藏族传统扎崇节的形成,各路商贾纷纷前往阿坝经商。麦桑土官华尔功臣烈亦鼓励经商,阿坝地区商业贸易迅速发展,甘肃、青海及省内松潘、马尔康等地商人云集阿坝,形成了“天兴隆”等历史上著名的“八大商家”和繁华的崇拉(商贸)市场。解放前夕,有个体户300余户。1951年,人民政府建立了阿坝民贸公司。1958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县各区乡建立了供销商业网站,满足广大

农牧民生产生活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增添了商贸活力,个体商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涌现出许多善于经商、勤劳致富的藏、回各族商业大户。他们致富不忘家乡,积极投资兴办教育,义务扶贫。1990年底,全县有国营、集体供销商业网点24个,从业人员270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470万元。有农牧民个体商户1362户,1517人。县城建起了全州*综合农牧市场,贸易兴隆,被赋予“高原商城”之誉。解放前,仅有土官、寺院和大商进行民间借贷,无专门金融机构和私人钱庄。1952年 10月建立阿坝(县)人民银行,1980年建立阿坝县建设银行。1990年全县有银行两所,区乡镇信用社、储蓄所24个。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县财政不断增长,1990年,财政收入 563.3万元,比1955年增长15.23倍;财政支出也相应增长为987万元,增长22.91倍。

阿坝州4.7级地震/阿坝县

2005年01月06日05:14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夏先清记者蒋冰诸泽海)记者获得消息,昨日清晨6时05分,我省阿坝州马尔康县、壤塘县、阿坝县交界地区(北纬32.30度,东经101.60度)发生4.7级地震。据当地昨日8时报告,马尔康县日部乡、壤塘县城震感强烈,马尔康县城、小金县城部

分居民有感;日部乡公路出现垮塌现象。由于震中位于海拔2680米的高原地区,当地人烟稀少,通讯落后,目前尚未接到人员伤亡与房屋垮塌的报告。有关详情正在进一步了解之中。

此次地震发生后,省地震局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并决定派邓昌文副局长率现场工作组赶赴震区开展震情监视、震灾评估、科学考察等工作。同时,省地震局正组织专家进行震情紧急会商,当地政府正采取紧急措施抗震救灾。

省地震局副局长吕弋培在昨日9时30分举行的震情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此次地震的有关情况。问及马尔康地震是否与印度洋地震海啸有关时,吕弋培说,印尼8.7级地震的发生有可能对全球地震活动产生影响,但此次马尔康地震是否是受印度洋地震触发的,有关地震专家正在分析研究。

经济发展/阿坝县综述

截至2010年,阿坝县全年预计实现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6万元,同比增长1.9%;

国税入库320万元,同比下降26.94%;地税入库830.4万元,同比下降11.71%。 全年预计社会各项存款余额达45200万元,同比下降1.3%;各项贷款余额达9703万元,同比增加31.19%。

“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年增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8719万元。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59113万元,本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8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464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34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999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44:14:42,调整为42:12:46。

*产业

阿坝县以传统牧业为主,牧农林结合。全县有天然草场1321万亩,耕地15万亩(已实施退耕还林4.55万亩),林地面积313万亩。2012年底牲畜存栏51.6万混合头,同比增长0.5%;各类牲畜出栏13.8万混合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奶类产量2.1万吨;

第二产业

工业是阿坝县新兴产业。 在阿坝县,产业集群是提高阿坝县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产业园区是政府划出一块阿坝县区域,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大量企业进驻和发展,这为形成产业集群和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准备了条件。

2013年,阿坝县开发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产品加工业、民特产品加工业、水电工业、新型能源工业推进以及中安电站、若果朗水利工程建设前期工作、装机1.9万千瓦的安羌电站扩容工程、羊羔电站技改工程;培育壮大民族特需品加工业,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扶持色加工业发展,将特色产品加工业从简单粗放型逐步向精细高效型转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升,全年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921万元,同比增长18.3%。

第三产业

阿坝县利用宗教旅游胜地及秀丽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

阿坝县是宗教旅游胜地,有著名的藏族寺庙郎依寺和格尔登寺景观。境内丘顶平缓之汪山与谷地交颁,溪流纵横。有藏区著名的莲宝叶则神山圣湖野生动物保护区风景区,神奇神秘的藏传佛教寺庙文化、安多藏区民俗风情旅游景区,以及曼扎塘大草原黑颈鹤高原湿地生态保护区和柯河茸安高山峡谷生态风景区。

阿坝县是青海省西宁市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也是甘肃省临近各县与四川、成都等地的主要通道,东接九寨黄龙大划原景区,北接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和安多藏族风情区,构成了川甘青三省结合部大三角精品旅游景区。

对外开放举措

阿坝县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提高开放实效和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服务功能。推出了一批交通、能源、通讯、城建、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农牧业产业化等重点建设项目与对外合作项目,欢迎省海内外客商来县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电、药业的开发。

领导/阿坝县县委书记

杨宏寿,男,藏族,1971年12月出生,四川金川人。1994年5月加入中国***,1995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任阿坝县委书记。

县长

苏均,男,汉族,1973年12月出生,四川阆中人。1997年4月加入中国***,1993年7月参加工作,省委党校在职大学学历,任阿坝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行政区划/阿坝县

截至2013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13个县,面积84242平方千米。阿坝州包括马尔康县、金川县、小金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壤塘县、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原南坪县)、黑水县。

汶川县4083 k㎡威州镇、绵虒镇、映秀镇、卧龙镇、水磨镇、漩口镇、龙溪乡、克枯乡、雁门乡、草坡乡、银杏乡、耿达乡、三江乡理县4318 k㎡杂谷脑镇、米亚罗镇、古尔沟镇、薛城镇、夹壁乡、朴头乡、甘堡乡、蒲溪乡、上孟乡、下孟乡、木卡乡、通化乡、桃坪乡茂县4075 k㎡凤仪镇、南新镇、回龙乡、叠溪镇、东兴乡、渭门乡、永和乡、沟口乡、光明乡、富顺乡、土门乡、黑虎乡、飞虹乡、三龙乡、白溪乡、洼底乡、石大关乡、太平乡、松坪沟乡、 曲谷乡、雅都乡松藩县8486 k㎡进安镇、川主寺镇、进安回族乡、十里回族乡、青云乡、安宏乡、大寨乡、牟尼乡、镇江关乡、镇坪乡、岷江乡、大姓乡、白羊乡、红土乡、红扎乡、小姓乡、燕云乡、山巴乡、水晶乡、小河乡、施家堡乡、黄龙乡、上八寨乡、下八寨乡、草原乡九寨沟县5286 k㎡永乐镇、漳扎镇、永丰乡、永和乡、安乐乡、白河乡、双河乡、保华乡、罗依乡、勿角乡、马家乡、郭元乡、草地乡、陵江乡、黑河乡、玉瓦乡、大录乡金川县5524 k㎡金川镇、观音桥镇、沙耳乡、庆宁乡、咯尔乡、勒乌乡、万林乡、河东乡、河西乡、集沐乡、撒瓦脚乡、卡拉脚乡、俄热乡、太阳河乡、二嘎里乡、阿科里乡、安宁乡、卡撒乡、 曾达乡、独松乡、马尔邦乡、马奈乡、毛日乡小金县5571 k㎡美兴镇、日隆镇、老营乡、崇德乡、新桥乡、美沃乡、沙龙乡、宅垄乡、新格乡、达维乡、日尔乡、结斯乡、沃日乡、木坡乡、两河乡、抚边乡、八角乡、双柏乡、窝底乡、汗牛乡、潘安乡黑水县4154 k㎡芦花镇、卡龙镇、沙石多乡、红岩乡、麻窝乡、双溜索乡、瓦钵梁子乡、色尔古乡、石碉楼乡、龙坝乡、洛多乡、木苏乡、维古乡、知木林乡、扎窝乡、晴朗乡、慈坝乡马尔康县6639 k㎡马尔康镇、卓克基镇、松岗镇、梭磨乡、白湾乡、党坝乡、木尔宗乡、脚木足乡、沙尔宗乡、龙尔甲乡、大藏乡、康山乡、草登乡、日部乡壤塘县6836 k㎡壤柯镇、蒲西乡、宗科乡、石里乡、吾伊乡、岗木达乡、上杜柯乡、茸木达乡、南木达乡、尕多乡、中壤塘乡、上壤塘乡阿坝县10435 k㎡阿坝镇、哇尔玛乡、麦昆乡、河支乡、龙藏乡、求吉玛乡、甲尔多乡、各莫乡、德格乡、四洼乡、安斗乡、柯河乡、垮沙乡、安羌乡、查理乡、茸安乡、洛尔达乡、麦尔玛乡、贾洛乡若尔盖县10437 k㎡达扎寺镇、班佑乡、阿西乡、唐克乡、辖曼乡、红星乡、麦溪乡、嫩哇乡、冻列乡 崇尔乡、热尔乡、占哇乡、降扎乡、巴西乡、阿西茸乡、求吉乡、包座乡红原县8398 k㎡邛溪镇、刷经寺镇、安曲乡、龙日乡、江茸乡、查尔玛乡、瓦切乡、阿木乡、壤口乡、麦洼乡、色地乡名优特产/阿坝县玉带酥

玉带酥,酥点,色白酥纹美观,皮酥馅香甜。因点心形如古代-的玉饰腰带而得名。

和尚包子

和尚包子馅种类繁多、颇具特色。肉包子有牦牛肉馅,“素”包子有人参果馅、酥油糌粑馅、杂菌馅、蕨苔馅、元根馅、混合型包子:有猪肉蘑菇馅、猪肉木耳馅、猪肉白菜馅、猪肉菲菜馅。其次,包子的形状千姿百态,大放异彩。

甘松

甘松主产四川、甘肃、青海等地。阿坝县内植物中药材品种繁多,量多质好,植物药材有69科179种,储量达600万斤。

资源/阿坝县矿产资源

阿坝县矿产资源丰富,有褐煤、泥炭、铁、铜、银、砷、铅、锌、锡、金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褐煤储量达20亿吨。

水能资源

阿坝县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发电前景广阔,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47.6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3.7万千瓦,现仅开发3415千瓦,年发电1423万度,占可开发量的2%,丰富的水能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县境内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支流阿曲河、麻尔曲、贾曲河横贯三个自然区域,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6条。其中黄河流域11条,长江流域15条; 50—100平方公里的有6条,二级支流水量较为集中,一级支流水量丰富,有水能开发的优越条件。

全县大部分水能资源在中部阿曲(河)和西南部的麻尔曲(河),其中贯穿县境内的阿曲河长151公里,流域面积4292平方公里,*流量210立方米/秒,最枯流量8.9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9亿立方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59立方米/秒,有天然落差1350米,可利用落差395米,平均比降8.9‰。麻尔曲流域2437.6平方公里,县内河长75公里,落差300米,平均比降1.6‰,年径流16.61亿立方米,占全县水能资源的94.42%,黄河水系0.49万千瓦,占全县水能资源的5.58%。

中药材资源

阿坝县境内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县境内野生动植物中药材品种繁多,量多质好,植物药材有69科179种,主要中药材资源蕴藏量在300万公斤以上。以质优闻名世界的冬虫夏草、川贝母、川赤芍、甘松、羌活、黄芪、大黄、鹿茸、熊胆、麝香等动植物药材资源十分丰富。

绿色产品资源

县内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日照丰富,昼夜温差较大,具有建立青稞、绿豌豆、马铃薯、油菜及其它多种经营生产基地的优越条件。除畜产品资源外,川西北草地资源还有提取香精、香料的野草、野花种类繁多、分布广阔。县内还盛产松茸、蕨菜、沙棘、人生果等多种野生食用菌类及山野菜、野果,为无污染天然绿色食品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畜牧业资源

阿坝县草地牧草资源丰富,鲜草贮量极大。草场面积1321万亩,

占全县总面积的84.40%,可利用草场面积1074万亩。牧草种类繁多,有55科,182属, 353种,其中饲用植物258种,占草地植物的73%;优势牧草60种,占饲用植物的23%。此外,尚有大量的药用植物和蜜源植物。畜种资源也十分丰富,以饲养草食家畜牦牛、藏系绵羊(贾洛羊)为主,山羊、马、驴次之。对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巨大的生产潜力。畜产品均以半野生、半野味、纯天然、无污染着称,是有着广阔市场开发前景的名、优、特、稀绿色食品。我县于2005年成功认证为全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国家对藏区科学种草养畜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夯实草业基础,为开发利用阿坝优势畜种资源,草产品、天然绿色畜产品的深加工提供了可靠保证。

生物资源

阿坝县林木分布多由单一树种或生态特性近似的树种组成单纯林,且垂直带谱明显。分为针阔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主要有子果云杉、黄果冷杉、隐蕊杜鹃、西藏忍冬、刺五加等。菌菇现有97种。珍贵的食用菌有金耳、杯伞、喉头菌、灵芝等。野生动物有164种,其中有川金丝猴、云豹、雪豹、西藏野驴、白纯鹿、白鹤、中华秋沙鸭、金雕、黑颈鹤等。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4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54种。

社会事业/阿坝县教育

阿坝县响应四川省教育厅政策,不断加强基础教育工作,以农村教育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地区、边远艰苦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促进教育公平。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中小学德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民族地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卫生

仅有少数民间藏医开展医疗活动,药品紧缺,设备简陋,无专门医疗和业务管理机构,时有病疫流行。解放初,***民族卫生工作队进入阿坝开展工作,走村窜寨为百姓诊治疾病。1953年阿坝县卫生院建立,特别是民主改革以后,县、乡、村医疗卫生网络迅速建立,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观,组织宣传卫生知识,推行新法接生,加强疫病普查和防治工作。到1990年底,全县共建立医疗卫生机构31个,有病床110张,医疗卫生人员142名。

社会建设

“两馆一中心”建设项目位于南岸新区核心区金鼓广场南侧,为“雪碳工程、文化馆、图书馆、全民健身中心”三个项目整合而成。建筑布局呈扇形,与城市道路及广场关系较好,建筑错落有致、风貌采用泥土色、古朴典雅,充分体现了安多地区的特色。

历史沿革/阿坝县

战国时,公元前316年秦置湔氐道(今松潘),阿坝州始有建制。

西汉置汶山郡。晋、隋袭旧制有所拓展。唐代建置时有兴废,演变频繁。宋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维川郡。

元为土司制度之始,明置于茂州、威州、松潘卫,分辖各土司及千户所。

清设茂州、理番厅、松潘厅、懋功厅。民国之初改厅州为县,继后设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后改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辖松潘、茂县、汶川、理县、懋功(今小金)、靖化(今金川)6县及草地65部、20个土司、11个屯守备。

1952年茂县专区属四川省领导。

1953年1月1日撤销茂县专区,改设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原懋功县改称小金县(驻美兴镇);原靖化县改称大金县;由松潘县部分地区设置南坪县(驻南坪);理县驻地迁杂谷脑。原阿坝地区改设阿坝县(驻中阿坝);原黑水地区改设芦花县(驻芦花);原若尔盖地区改设若尔盖县(驻纳摩寺);大金县的绰斯甲地区建立县级行政委员会(驻舟山)。将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土司分别建立相当于区的政权机构,并在四土的中心地区马尔康暂设相当于县级的行政机构--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事处。四川省藏族自治区辖10县、1县级行政委员会、1县级办事处。

1954年芦花县改名黑水县,若尔盖县由纳摩寺迁驻达扎寺。

1955年四川省藏族自治区改设阿坝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刷经寺。

1956年原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事处(四土)改设为马尔康县。绰斯甲行政委员会改为绰斯甲县,驻地迁观音桥。阿坝藏族自治州辖12县。

1958年阿坝藏族自治州驻地由刷经寺迁马尔康县城。由壤塘行政委员会设立壤塘县(驻南木达)。撤销茂县、汶川2县。同年7月7日由原茂县、汶川2县全部辖区和理县部分地区合并设立茂汶羌族自治县(驻威州镇)。理县迁驻刷经寺。阿坝藏族自治州辖11县、1自治县。

1959年壤塘县迁驻壤塘;理县迁驻哈拉玛。

1960年撤销理县,以原理县和阿坝县的部分地区设立红原县(驻哈拉玛);原理县的其余地区并入茂汶羌族自治县和马尔康县。撤销南坪县,并入松潘县。大金县改名为金川县。撤销绰斯甲县,并入金川、壤塘2县。阿坝藏族自治州辖9县、1自治县。

1963年恢复南坪(驻南坪)、汶川(驻威州镇)、理县(驻杂谷脑)3县;茂汶羌族自治县由威州镇迁驻凤仪镇。阿坝藏族自治州辖12县、1自治县。

1987年,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文化信息/阿坝县

古老的阿坝草原孕育了丰富的民族和宗教文化,

唐卡、壁画、酥油花、藏戏、神话故事、歌谣、藏医等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扎崇”节是县境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性商贸节日。1985年2月,县委、政府正式恢复扎崇节,将每年公历 6月 15~17日定为节庆日。

阿坝县历史文化悠久,人口以藏族人民为主,因此阿坝县以藏羌文化为文化主流。藏羌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在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被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代建筑,有历史悠久的藏语言文字,有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有医理独特的藏医藏药,有美仑美奂的壁画、唐卡、金铜造像,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民间歌舞,还有大量至今仍在人们口头流传的史诗、歌谣、谚语。

建筑文化

走进阿坝县,就走进了藏式古建筑的艺术殿堂。从上阿坝安斗乡、甲尔多乡到中阿坝、下阿坝的安羌乡、查理乡等广大地区分布着十分独特的土房藏寨建筑群。这些具有千年建筑历史的藏式民居,简直就是一件件以土木作形,以各类线条诡奇,色彩纯净的图案作装饰的艺术品。数十座民居散落于一片山坡,就是一卷民居村落图,千百座民居点缀在宽阔的阿曲河谷,就形成了广袤的青藏高原上难得一见的藏式建筑艺术大观。

服饰文化

阿坝县素有“安多藏族服饰之都”之称,由于独特的区域位置和多样文化的汇聚,再加上商业市场的发育,阿坝县藏族服饰文化发展迅速。多年以来,安多藏族服饰高贵气韵,华美之风,是人们欣赏藏族民间服饰、感受民间艺术氛围的旅游胜地。

人口民族/阿坝县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阿坝州常住人口为89871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4746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1245人,增长6.05%。年平均增长0.59%。阿坝州户籍人口为901683人。

阿坝州常住人口***有家庭户224084户,家庭户人口为82249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05人减少0.38人。

阿坝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67231人,占51.99%;女性人口为431482人,占48.0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94上升为108.29。

阿坝州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78497人,占19.86%;15-64岁人口为 654786人,占72.86%;65岁及以上人口为65430人,占7.2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5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6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22个百分点。

阿坝州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489782人,占54.50%;羌族人口为157969人,占17.58%;汉族人口为220679人,占24.5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30283人,占3.3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34544人,增长7.59%;羌族人口增加3064人,增长1.98%;汉族人口增加11409人,增长5.4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228人,增长7.94%。

阿坝州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825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755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45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7581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交通/阿坝县

阿坝县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东距省会成都505公里,西北距青海省西宁市和甘肃省兰州市各约700公里,与三省区结合部相邻的各县都有公路直接相通。全县有省道120.8公里、县道304公里、乡道70.1公里、村道336.3公里,总里程达797.9公里,开通了阿坝至成都、马尔康、壤塘、红原、若尔盖及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班玛县、甘肃省玛曲县、合作县,西藏和临夏等13条客运线路,已经形成以通往省、州和邻县公路为骨架,县乡村道为补充的交通网络新格局,成为川、甘、青三省交汇处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的崭新格局。

地理环境/阿坝县位置

阿坝县(101°18′—102°35′,北纬32°18′—33°37′)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北部,位于川、甘、青三省结合部。

地形

阿坝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西北年波也则山平均海拔4900米以上,境内*峰5154米,终年积雪;北以鹅持下仍山为天然屏障;东南部查理乡境内有阿依拉山;北部和东部是广阔的高原浅丘草地;西部和中部为深丘状草地,逐渐向南部高山峡谷林区过渡;高度由海拔5141朱递减到2936米。

地貌

全县地貌分为东北丘状高原、平坦高原区;中西部盆地、高原山地区;南部高、中山河谷林区三种不同地貌区域,并有高原山地向高山峡谷过渡的地貌特征。

气候

县境属高原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春秋相连,于雨季分明。年均降水量712毫米,湿季(5-10月)降水集中,占全年的89.6%。年平均气温3.3摄氏度,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全年无*无霜期,相对无霜期33天。

水文

阿坝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巴前颜喀拉山槽区,位于川西高原北隅长江、黄河支流分水岭河源地带,地形复杂。县境垮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境内有麻尔曲河、阿柯河和贾曲河及其支流和溪沟以及大小海子(高原湖泊)。

“中国阿坝”该网站的即时热度是( 347°)


中国阿坝于2022-04-04被收录在GPS网址导航(http://www.gpsdao.com/)的政府组织分类中,中国阿坝网站介绍是由第三方申请者投稿或网友分享而来,由于本站对收录的网站没有管理权,并且中国阿坝的内容随时都在变化,本站无法随时对其进行监督 ,所以本站保证不了该网站的内容真实有效,请大家在查阅中国阿坝信息时,自辩真伪,希望您可以理解。


如果访问中国阿坝时发现网址失效或中国阿坝与本站介绍的内容不符,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热门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