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综合 > 政府组织 > 正文
湘潭市人民政府

湘潭市人民政府 www.xiangtan.gov.cn

  • 网站名称:湘潭市人民政府
  • 网站分类:政府组织
  • 收录时间:2022-04-04
  • 网站地址:www.xiangtan.gov.cn

进入网站 查询SEO                      百度权重:         移动权重:

“湘潭市人民政府” 网站介绍

名称:湘潭市,www.xiangtan.gov.cn

分类:政府机关

网站描述:

介绍:湘潭市首页:www.xiangtan.gov.cn

湘潭市人民政府网站。

优化营商环境,湘潭政报,调查征集,信件公开。信息公开发布平台。

湘潭公交/湘潭市

部分湘潭公交路线如下:

湘潭13路公交车路线

湘潭20路公交车路线

湘潭9路公交车路线

湘潭19路公交车路线

湘潭8路公交车路线

湘潭5路公交车路线

湘潭2路公交车路线

湘潭1路公交车路线

湘潭108路公交车路线

湘潭29路公交车路线

自然地理/湘潭市

湘潭市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面俱备。在全部土地总面积中,山地607.76平方公里,占12.12%,丘陵965.41平方公里,占19.25%;岗地1607.39公里,占32.05%;平原1406.81平方公里,占28.05%;水面427.59平方公里,占8.53%。

湘潭市有一座著名的山脉,当地人称之“盘龙山”。相传,有一清吉黄龙隐藏于此,龙头昂首向东......故盘龙冲历来被看作是块气运极好的风水宝地。

市境内*点是湘乡市境的白云峰,海拔802;*点易家湾吴家港,海拔29.06米。

湘潭境内河流有涟水、涓水,人工河韶山灌区总干渠、南北干渠等,还有水府庙水库,是境内*水库。

韶山灌区

韶山灌区1965年开始兴建,灌溉着湘潭、长沙、娄底3个地市的韶山、宁乡、湘潭、湘乡、双峰、望城和雨湖七个县(市、区)的70多万h㎡农田,是湘潭市*引水灌溉工程。目前有中小型水电站2座,年发电量1.4亿kw?h,灌区受益面积达25万h㎡。

水府庙水库

水府庙水库又名溪口水库,位于娄底市东,跨娄星区、湘乡、双峰三县市区,它切断涟水,库容5.6亿立方米水库面积相当于9个杭州西湖,为韶山灌区的源头。水库有100多公里长的库岸线,拥有100多个库湾34个鸟屿,*3平方公里。库中水质优良,碧波荡漾,水鸟嬉戏。

湘乡市辖57570亩,占水库总水面的85.67%。水库地处湘中丘陵,集雨面积大,水位较稳定,水质优良,天然饵料丰富,具有较好的渔业生产条件。

涓水

涓水古名“兴乐江”、又名“白果河”、“易俗河”,为湘江一级支流。涓水发源于湘潭市双峰县昌山(九峰山),流经衡山县新桥、白果,湘潭县花石、射埠、吟江、古塘桥、双板桥,在易俗河镇汇入湘江。涓水全长103公里,流域面积1764平方公里。

湘潭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秋干旱,冬春易受寒潮和大风侵袭。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640—1700小时。热量资源富足,平均气温16.7—17.4℃。降水量较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全年降水量为1200—1500毫米。

生物资源

湘潭市现有森林植被以人工林为主,树种类型多样,用材林有杉木、马尾松、樟木、稠木、楠木、百乐等16种;经济林有油茶、油桐、棕、乌柏、桑、茶叶、桃、李、梅等15种;引进树有湿地松、国外松、火炬松、水杉、池杉、意大利杨、黑荆等。农作物资源丰富,可供栽培的粮食、油料、纤维及其他经济作物上千种。其中,粮食作物50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00多个品种。湘潭县的“寸三莲” 以优质高产驰名中外,市郊的寸辣椒、矮脚白菜、项蓬长冬瓜等久负盛名。湘潭市的动物种类繁多,其中不少是产业动物,有的已被开发利用。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达到40多种,蓄禽中的沙子岭猪、壹天石羊为优良的地方品种。

土地资源湘潭位于衡山山脉的小丘陵地带,地貌以平原、岗地、丘陵为主,土地资源具有耕地、水面和丘陵地较多较好的优势。现实有耕地12.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3%,全市人均占有耕地447平方米。土地质量好,利用率高,水稻土、红壤、菜园土分布较广,有利于以水稻为主的种植业和大农业的开发。水资源

湘潭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降雨量一般在1500毫米左右。全市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37.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1.45亿立方米,地下水6.3亿立方米。湘江和涟水、涓水都流经湘潭。

矿产资源

湘潭境内已发现和查明的矿产有36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6种。储量较大的石灰石、矽沙、白云石、石膏、滑石、方解石、磷矿石、海泡石等。此外,有锰、铁、石英沙、钾长石、重晶石等其他金属矿。上述矿藏中以石灰石、矽沙、锰、石膏、白云石等开发利用较好。

历史名人/湘潭市***

***(1893.12.26—1976.9.9)乳名石三,字咏芝,后作润之,亦作润芝。曾用名这要有“二十八画生”、“子任”、“李得胜”等。湘潭县上七都七甲土地冲上屋场(今韶山区韶山乡韶山村)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

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公历1893年12月26日),诞生于土地冲上屋场一个农民家庭。幼时常住唐家 外祖父家,少小聪慧。3—5在舅父文玉钦开办的蒙馆旁听。6岁开始在田间帮助劳动。8—13岁先后在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等地读私塾,常背着先生和父亲阅读《水浒》、《三国演义》等书。14—15辍学在家,白天参加劳动,晚上帮父亲记帐。其时借阅历史小说甚多。15—16岁在乌龟井、东茅塘等地读私塾,在毛麓钟等先生指点下, 阅读了《史记》、《日知录》、《盛世危言》等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对他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齐白石

齐白石(1864—1957年),杰出的艺术家,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1864年1月1日出生于湘潭县白铺杏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纯芝,字渭清,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又号白石或白石山人。幼年念过半年蒙馆便失学,在家放牛、砍柴。他非喜爱读书、写字和绘画,买不起纸张,就用旧帐本写字、习画。

彭德?

彭德怀(1898—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原名彭得华,谱名清宗,号石穿。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出生于湘潭县乌石乡彭家围子。幼年读过两 年私塾 ,因家贫辍学务农,曾下煤窑做工。十五岁参加饥民闹粜,被官府通缉,逃到湖区当堤工。民国5年(1916年),入湘军当兵,痛恨帝中主义侵略和军阀黑暗统治,萌发富国强兵的思想 。民国8年,在连队秘密组织“救贫会”,后因派会员杀死一恶霸被捕,押解中逃脱。民国11年,改名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来后回湘军任排长、连长、营长。

陈赓

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湘潭市湘乡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陈赓1917年投湘军当兵。参加了护法战争、驱张(敬尧)战争、湘鄂之战。后脱离军阀部队,投身工农运动。

谭政

谭政(1907—1988),原名谭世铭,号举安,湖南湘乡人。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10月加入中国***。历任红四军军委秘书长、政治部训练部长、红一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红十二军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组织部长、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东北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华国锋

华国锋(1921年2月16日—),山西省交城县人,原名苏铸,1938年投身抗日战争,华国锋取意于“中华抗日救国先锋队”。原******主席,国务院总理,***军委主席。

胡耀邦

中国无产阶级***家,政治家。中国***领导人之一。中国******委员会总书记(1980~1987)。湖南浏阳人。

经济概况/湘潭市

“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布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建设“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 “湘中南现代物流中心”和“长株潭生态休闲中心”,努力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落实省、市实事工程,克服了国际局势动荡、重大灾害干扰和自然资源制约带来的一系列困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综合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湘潭市生产总值达367.03亿元,比2000年增长74.3%,“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8%,增速比“九五”时期提高3.7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加大、位次前移,其中:生产总值在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5%提高到6%,总量排位由第11位上升到第7位。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6.9%提高到8.1 %,总量排位由第6位上升到第4位。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2.8%提高到3.4%,总量由第11位上升到第7位。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5.57%提高到11.1%,总量保持在前三位。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7:36:47调整至2005年的15.2:43.3:41.5,二产业比重有了较大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19.5%上升至33.7%。城乡结构进一步调整,2005年末城镇化率达42.5%,比2000年提高11.65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取得较大突破。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近90%的市属国有中小企业完成改制任务。积极支持***、省属大中型企业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及剥离社会职能。通过改制,化解企业债务包袱60多亿元,补偿安置职工6万多人,盘活存量资产和闲置资产近40亿元。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明显。行政体制、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等各项改革取得较大成效。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外向度大大提高,2005年末全市外贸依存度达15.1%。招商引资硕果累累,五年间累计引进到位外资5.1亿美元,年均增长34.4%。

民营经济、园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末,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接近50%,比2000年提高10个百分点。园区经济不断壮大。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9.9亿元,比上年增长61%。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参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城市*生活保障范围扩大、标准提高,做到了应保尽保。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平稳运行,并先后启动了工伤、生育保险。2005年,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1.5万人,比2000年增加3.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9.6万人,增加26.2万人。5年来,全市共改造扩建农村敬老院26所,新增床位1300张。

就业紧张局面有所缓解。通过实施“城区五万人就业工程”,5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5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5.8亿元,比2000年增长31.5%。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所增长,其中:粮食总产量155.6万吨,比2000年增长12.4 %;蔬菜118.7万吨,增长49.6 %;水果3.77万吨,增长69%;出栏肉猪541.16万头,增长37%;出笼家禽1100万羽,增长25.5%;水产品6.89万吨,增长23%。

农业结构继续优化。以“稻—菜”、“菜—菜”“莲—菜”等耕作模式为主的稻田耕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市优质稻种植173.6万亩,占水稻种植比重达53.8%。水果、蔬菜、花卉苗木、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比2000年大大增加。生猪养殖加工业实施的“公司+协户+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良好,涌现了一批带动作用较强的龙头企业。2005年畜牧业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50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48.7%提高到54.2%。5个千亩以上的特色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增强。5年间,我市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退耕还林及长江防护林、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农业机械等项目投资15亿元。2005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61.3万千瓦,比2000年增长70.9%。5年间新增电排装机容量1.7万千瓦,新增灌溉面积3500公顷,硬化各类渠道1923公里,田园化2.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179万亩。到2005年止,全市累计建设沼气池13万个。

工业工业生产高速增长。2005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475亿元,5年平均增长20.7%。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53.6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年均增长15.8%。规模工业企业由388户增加到460多户。规模工业产值2005年达380.87亿元,年均增长24.8%。工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2005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5%,比2000年提高8.4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十五”期间是我市工业企业效益状况*时期,5年内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盈亏相抵后共实现利润38.1亿元,扭转“九五”时期连年亏损局面。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76.5%提高到2005年的146.2%。

企业投入加大。通过狠抓项目建设,工业技改投入逐年增加,由2000年的1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81.64亿元,5年内共投入技改资金183.4亿元,比“九五”增长3.2倍。湘钢500万吨钢改造工程、电厂一、二期工程、江南汽车九华生产基地轿车项目投入均在40亿元以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全面铺开,19家企业进入国家、省级示范企业行列。

支柱产业发展壮大。通过“十五”期间的加速发展,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冶金、机电、化纤纺织、新材料等支柱产业。2005年,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6亿元,比2000年增长3.5倍。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5年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7亿元,是“九五”的2.2倍。城镇以上共有1761个项目建成投产,其中基本建设项目482个,更新改造项目1073个。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5年间全市投入城市建设资金42.8亿元,比“九五”增长4倍。城区面积由45平方公里扩展到76平方公里,展示和代表湘潭开放与发展形象的河东新区基本建成。5年新增城市道路60公里,新、改、扩建城市主次干道和连通道40多条。三大桥建成通车,四大桥开工,城市二环线、湘江生态经济带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市政设施日益完善,河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正式运行,河东水体净化工程启动,双马垃圾场一期工程交付使用,城市天然气工程实现供气。完成景观道建设20余条,新建和改造10多个绿化广场和10多个市民休闲小游园,提质改造小街小巷120余条。人民大厦、广电中心、梦泽山庄、东方红广场等一批文化设施和大型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顺利完成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的创建任务。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3.3亿元,比2000年增长63.5%,年均增长10.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8.13亿元,比2000年增长65.4%;餐饮业零售额20.5亿元,增长138%。

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和顺石油物流、步步高物流配送、湖南三和医药物流、大汉钢材物流等10个首批认定的重点物流项目目前已有8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3亿多元。其中和顺石油物流*期、湘潭港综合物流*期工程均已完成并投入运营。

对外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十五”时期是我市对外贸易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0.5亿美元,年均增长36.7%。2005年,全市外贸依存度达15.1%,比2000年提高9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5年来,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61家,直接利用外资5.1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7倍,年均增长34.4%。引进吸纳内资122亿元,为“九五”时期的3.3倍。外商投资企业入库税收贡献率连年提高,2005年达到2.2亿元,为2000年的4.7倍。引进战略投资伙伴迈出可喜步伐,5年共引进跨国集团、国内500强企业16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取得进步。已有9家市内企业在亚洲、欧洲、非洲等9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投资。成功举办两届中德(湘潭)环境管理暨企业合作大会和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提高了湘潭的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

旅游业获得长足发展。200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26.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72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52倍和2.8倍。红色旅游、绿色山水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构筑了我市旅游产品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在全国首屈一指。

地方特产/湘潭市槟榔

槟榔作为一种食品,已在湘潭生根发展达三百余年的历史,据《湘潭市志》介绍:一六五0年(顺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县城人口数万,所剩户不上二、三十,人不满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槟榔避疫之法收尸净域,从此嚼槟榔习惯也就陆续延续下来。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内居民患臌胀病,县令白景将药用槟榔分患者嚼之,臌胀病消失,尔后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随嚼之,久而成习。由此,湘潭槟榔逐步得到发展。伴随着湘潭槟榔的发展,槟榔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一些地方花古戏、“赞土地”和婚庆之喜等民间包事都无不有槟榔的赞语,如《潭州竹枝词》写道:“风流妙剧话情杨,艳姿娇容雅擅长;一串珠喉歌宛转,有人台下掷槟榔。”形象地勾画出湘潭槟榔与地方文化艺术的紧密关系。这也恰恰说明湘潭槟榔文化是湘潭槟榔发展的产物。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孕育着上层建筑(文化艺术)的产生,反过来,文化艺术又推动着经济的腾飞,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当然,从整个槟榔文化来看,一首优美动听富于浓郁的民歌风格的《采槟榔》正是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槟榔特殊的感情。

湘莲

湘潭有“中国湘莲之乡”的美称,是历代皇室贡品,“寸三莲”驰名中外是莲中珍品。湘潭湘莲产量占全国的63.4%,且质量均为上乘,年成交额1.2亿元左右。湘潭县有4000多人从事着莲子的种植、加工、贩运。以花石镇为囤积地,该镇有一个颇具规模的湘莲市场。莲子的系列产品及深加工也在不断的发展。1992年中国国立商检局对湘莲测定认为,净莲肉含十八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压、健脾胃、安神固精、润肺、清心之效,莲芯性味苦寒,有强心镇静、清热平火、除烦利尿之功能。湘莲被誉为中国南方“人参”。

龙牌酱油

龙牌酱油是湘潭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传统产品。自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龙牌酱油与贵州茅台酒同时获得金奖,从而名扬四海。清乾隆年间,湘潭有吴源泰、吴恒泰两家制酱作坊,相互竞争,制酱工艺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酿造工艺。龙牌酱油选用优质黄豆、面粉为主要原料。龙牌酱油早在本世纪就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味名扬日本、港澳、南洋及至欧美等地,成为湘潭久盛不衰的名产。

灯芯糕

灯芯糕是湘潭的传统副

食特产。它不仅形似灯芯,洁白柔润,味道甜辣,清凉芳香,弯转成圈而不断,而且可以用火点燃,散发纯净的玉桂香味。而且打开一盒从*根开始接连不断吃到较后一根,不多不少整整24个小时。湘潭制作灯芯糕,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140多年前,在清代咸丰年间全国名特产品博览会上,湘潭灯芯糕被评为一等特产;1915年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上,受到各国代表的称赞;1988年5月,又被评为湖南省“名糕点”。此后,灯芯糕的质量不断提高,改用提炼过的纯桂子油取代原配方中的肉桂粉,使产品的桂味更加纯正浓郁,荣获湖南省优秀产品的称号。

乡下腊菜

湘潭、湘乡、韶山都有薰制腊菜的习惯。制法一般是冬至后取鲜肉切成条块,用盐腌渍两三天,晾干,以糠壳、瘪谷、木屑、花生壳等烟火薰烤,成腊***即成。因以农历十二月(腊月)薰制的*,故称冬腊肉,味香可口,且不像鲜肉油腻,许多人都喜欢吃,深受消费者欢迎。

基本概况/湘潭市

湘潭是一座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

自1949年以来,湘潭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高举***思想和***理论伟大旗帜,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把湘潭建成了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全省*农村达小康市。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地区,湘江中下游。现辖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和雨湖区、岳塘两个城区,全市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2003年总人口280万,其中市区面积281平方公里,人口65万。

湘潭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湘潭是一代伟人***的故乡,是彭德怀、陈赓、 谭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家的故乡,也是齐白石、杨度、张天翼等名人志士的家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湘潭的建设和发展,***、***、***三代领导人都曾亲临湘潭视察、考察和指导湘潭工作,给湘潭人民以深切关怀和极大鼓舞。

湘潭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这里有:世界*氟化盐生产企业——湘乡铝厂中国*电解二氧化锰生产企业——湘潭电化集团中国最早的电工器材生产企业——湘潭电机厂中国*金属铬生产企业——湖南铁合金厂中国*锰矿——湘潭锰矿......在湘潭生产了:中国*台120吨塔式起重机中国*台液压微电脑控制吸扫式扫路机中国*辆城市轻轨车中国*辆*牵引力和*吨位的工矿电力机车;中国*汽车——154吨电动轮自卸车和最小的汽车——江南奥拓微型车。

湘潭是全国的湘莲之乡和全国闻名的粮猪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湘潭农业和农村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湘潭加大了科技兴农力度,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奔小康进程。湘潭是全国第三个、全省第二个吨粮市,全省*批全面绿化达标市和全省*农村达小康市。

湘潭是湖南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全省第二位。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湘潭经济的更快发展,湘潭市委、市政府围绕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增加了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带来了湘潭面貌的大变化。20年来,先后改造了湘潭钢铁公司、韶峰水泥集团等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新建了湘潭新电厂、湖南金迪化纤有限公司等一批能源、原材料生产重点企业。建成了联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全省*条高速公路——长潭高速公路,加速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了以新城区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行政区划/湘潭市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湘潭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岳塘区    面积 206平方千米,人口 33万。邮政编码411101。

雨湖区 面积 74平方千米,人口 37万。邮政编码411100。

湘乡市 面积2003平方千米,人口 89万。邮政编码411400。

韶山市   面积 210平方千米,人口 10万。邮政编码411300。市人民政府驻清溪镇。

湘潭县 面积2513平方千米,人口112万。邮政编码411200。县人民政府驻易俗河镇。

风土人情/湘潭市

湘剧早期主要流行于“长沙府十二属”(即长沙、善化、湘阴、醴陵、湘潭、湘乡、宁乡、益阳、攸县、安化、茶陵)及江西与湖南毗邻的北起修水、南至吉安的各县。当时民间习称为“大戏班子”、“长沙班子”或“湘潭班子”。“湘剧”名称最早见诸民间9年(公元1920年)长沙印行的《湖南戏考》*集。因它是用中州韵、长沙官话演唱的,故一度称为“长沙湘剧”。

湘剧有高腔、低牌子、昆腔和弹腔(南北路及一些杂曲小调)四大声腔、现有传统剧目682个,其中弹腔剧目有500个以上,高腔剧目近百个。新中国成立后,整理、改编、创作的剧目中,有《琵琶上路》、《打猎回书》、《五台会尼》参加*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还有《拜月记》、《追鱼记》、《金丸记》、《百花公主》、《李三娘》、《金印记》等传统剧目和《山花颂》、《郭亮》、《玛丽娜一世》等现代戏影响较大。

湘潭民俗

湘潭民俗送灶神、过小年

1、送灶神

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神系古老习俗,也有二十四日送的,有“民三、官四”之说,到三十日晚再迎接回来。灶神又称“司命”,一男一女,形象风流,故忌女人敬灶。传说灶神从二月三十日晚起到玉帝那里汇报主人一年的好歹,所以在司命画像的左右写上“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也有写成“人间好事要多说。明年下界降吉祥”的。人们怕他们上玉皇那里“打小报告”,常在这天沐浴斋戒,以斋粑、甜酒、甜果饯行。平日灶忌甚多:女人烧火时不能正对灶门,更不能以脚采灶;牛肉、狗肉、蛇肉不能放灶上烹煮;女裤不能放灶上烘烤。在灶神离开期间,主人免去对灶的许多禁忌,并趁机扫潮末(扬尘),搞厨房清洁卫生,拆灶修灶。

过小年

腊月廿四为“过小年”,过年猪多在这一天宰杀,除宜吃不留的东西在这一天享用外,要割腿肉送给岳家辞年。请有雇工的人家,如若明年辞退,便在这天请他坐首席,俗云“二十四日坐上头,(即首席)背起被褥回家走。”

湘潭民俗之接忙客、月下偷南瓜

1、接忙客

七月初七止十五日俗称“过半年”是旧时祭祀祖先品尝新收获的节日。自初七或初十接新亡客,初十以后接老亡客。每日三餐饭茶,礼仪相敬,至十四日晚便焚化“金银纸包”、“衣冠箱”,当夜或翌晨送客。解放后,这种习惯曾几度消亡,继又复俗。不过,今年的中元祭祖,迷信成份大减,一般只接新亡客和五代以下的先人。

2、月下偷南瓜

八月十五中秋节,吃着月饼人团圆,孩子们唱着《月家歌》:“初一不见,初二一线,初三初四蛾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是夜,月山、棋梓、壶田等地流行偷南瓜在桥下煮吃的习惯。说能防腰痛。主人发觉也不骂贼,说是越骂效果越灵验。光偷南瓜还不行,还有从自家偷出铁锅以及油盐碗筷。解放后此俗渐衰。县城、谷水镇等地曾盛行在中秋夜烧宝塔,用丁块柴、棍棒、油篓子和碎瓦搭成之塔被烧时,倒向哪边,哪边的铺子便生意兴隆;虞唐等地则有给未生育孩子的夫妇送冬瓜的习惯:由一儿童抱着一个冬瓜送到女主人床上用被盖住,陪送者放着鞭炮,预祝来年生个胖娃娃,主家盛情款待并赠与送瓜儿童以“红包”。

湘潭民俗之团年宴、守岁与压岁

1、团年宴

一家人从四面八方奔回团聚吃团圆饭,称“团年”,说是叫化子也有个大年三十日。但旧时穷人躲债,必须深夜以后才能归家团年。团年饭菜的特点是饭要煮得绰绰而有余,叫“腰深的饭,脚背深的皮”,肉要“楼板厚”一块,鱼要吃个留头剩尾,预祝来岁家足年丰,有余有剩。襁褓中的小儿或不能归的亲人都设一象征席位,并摆上杯筷,所有来客,都要留餐,这些都是为了讨个亲热吉利。如年三十***,是最不吉利的,必须密不发丧。

2、守岁与压岁

“年过三十夜的火,上元节的灯”,除夕守灯,山区人要烧大而干的枫树蔸,取来年喂猪风吹夜长之意。或烧其他树蔸火,越旺越好,切忌绝灭火种。为了让小孩精神抖擞,家长都给小字辈馈赠小量银钱,称“压岁钱”。1980年以来“压岁钱”行情见涨,多则几十元、上百元。

湘潭民俗之出天行、拜年、放开门炮

1、出天行

农村于元旦凌晨在大门内设香供天地,祈求好年成,先放“千响”,谁家“响”的最早就愈吉利此俗正在消亡中。

2、拜年

“出天行”后给祖宗拜年,然后晚辈给长辈拜年,叫“拜家堂”。早年,拜家堂后,大门及紧闭一天,不接受外来人拜年,叫做“关财门”。拜年的老规矩是:“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团坊”,若是“拜年拜到初七八”,便“洗嘎锅子浪嘎 ”,莫怪主人缺乏招待了;*次离开本屋堂去拜年,要选吉日和方位,为的是“出门大吉”,叫作“出行”。现今拜年,身着新装,先拜团坊,见人就打躬作揖,或说声“新年好”。

3、放开门炮仗

“子时至,炮仗响”,春节一到,都用鞭炮迎接新春,看谁家的响声大,响的时间长,看谁家的礼花品种多,把夜空映的五彩缤纷。县城有个专业户,1986年用于“开门仗”的开支在500元以上。

湘潭民俗之请年饭、送恭喜、游春

1、请年饭

农历正月初四日,老板请伙计吃饭,称“请年饭”。初五日,祭五路财神,大拉关系,打打牙祭,称“店铺开张”。

2、送恭喜

初四五日开始,“龙”、“狮”、采船、高跷沿户流动,不分昼夜,叫“送恭喜”,或称“团拜”。耍到哪家,哪家便电灯鸣爆迎接,饭时管饭或送红包。

3、游春

新春期内,少数外出人利用人们的发财心理捞取赏钱,或“赞土地词”,或“送财神贴”,叫“游春”,也叫“打抽丰”。

湘潭民俗之“三尺子”护身符

做上门工夫的木匠,朝出暮归,随身有携带木尺(长三尺,叫“三尺子”)作为“护身符”,“避凶避邪”。如主家招待不周,匠师量尺码故意定在不吉利的尺寸上,据说能使门响屋摇床发颤,人们很害怕这种“木匠作孽”。堂屋门框的高度尺寸要落在吉利的字上,有的以“生、老、病、死、苦”五字轮回数,有的用“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十二字轮回数,较后一字落在“生”字或“道”字上*,“生”代表“长生不老”,“道”代表“发财”。此称“落道公式”,此俗边远农村尚有遗留,厂矿单位木工早已革除。

湘潭民俗之立秧树、开秧门

1、立秧树,开秧门

“会作田的作一丘,不会作的作一洲,”“一丘指秧田而言。过去谷种下泥要敬秧田菩萨(稷神,又称幡神),在一小竹杆上端夹一叠纸钱、三根线香,外套”和裟“红纸,竖于秧田中,以求育秧顺志,叫做“立秧树。”撒种时,须默默无言,忌孩童围观喧哗,违则恐遭鸟啄;忌妇女撒种,违则恐出苗不齐;撒完不得拍箩筐,必须绕秧田一周以示闭门,违则恐遭鼠啮。开插前以纸钱牲饭酬过稷神,始得拔秧,叫做’开秧门。”合作化后,社员作秧田,渐除禁忌。

2、插直佾子、唱踩田歌

“插天师傅扮禾客,踩田叫化惹不得。”插秧技术性强,讲究速度快,出秧匀,佾子直。田岸燃香计时,插田手根据田丘大小、宽窄,或插“挨塍过”、“挨青过”,或“枪弯插”、“直佾插”,令初学者“插补眼”。“直佾子”也称“直一字”,即一佾(四行)秧苗插得笔直均匀。“挨青过”是插直佾的一种,插时两插手在大丘田的对边分别各放一只秧,定“准线”,同时下田背向退插,在田中相会时,佾位不偏不倚,四行恰皆对上。路上停足赞赏;插者意志昂扬;主人特别敬重,尊坐上位,敬米酒、麸子肉、盐鸭蛋。踩田的可不请自来,人人手拄木棒或竹棒支身助力,“一脚踩到底,担谷可办八斗米。”踩田时,通常要赛山歌,“踩田不唱歌,禾少稗子多。”音高亢,拖腔婉转,内容多为抒情,如“四蔸禾门大打开,姐问禾花几时开......。”

湘潭民俗之巧夺天工“宁波床”

1、巧夺天工“宁波床”

清末及民国年代盛行一种雕刻床,长宽尺寸都是超规格的,足够睡4人,高平楼袱,正面的镂雕浮雕甚多,能镶108块各种几何图形的彩画玻璃,花草虫鸟、故事人物栩栩如生。解放前有个政府官员刘某所作的这种雕刻床,成本花到40担谷。这种床由宁波引入式样,故称“宁波床”。平民也作“宁波床”,较为简朴。如今“宁波床”不再受欢迎,因为成本很高,使用价值不大。

2、炉筒钩

农民的传统火炉,在厨房中心靠墙掘一四方火炉,火坑中心吊一炉筒,将炉钩通过炉筒牌的孔穿入炉筒,牌是用绳栓在炉筒上的略略拧起炉牌,炉钩杆即可上下移动,放落炉筒牌,炉钩杆既被卡住,这样便可调正到水壶、小锅接近火源或离开火源的任一个位置。火坑中烧草烧柴均可,冬天烧树蔸火,可以围坐十来个人。这种火坑传承了很长年代,至今部分山区农家仍在使用。厨房无烟筒,只留屋上(老虎窗)跑烟。近几年来,城镇郊区及平原农村大部烧煤,这种火坑被藕煤炉代替。

“……少年郎,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富有浓郁抒***彩的湖南民歌《采槟榔》,歌词纯朴优美,曲调缠绵清丽,表达了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又是联结海峡两岸中国人感情的纽带。生长在祖国东南沿海及台湾岛上的槟榔树,为什么会出现在湖南民歌中呢?这与湘潭人酷爱嚼槟榔是分不开的。

槟榔可作药用,性温,味苦,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育、水肿脚气等症。它又是一种果品,特别是在湘潭人的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待客可以不用烟,不用茶,只要敬上一口槟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诚意了。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有的父母便会把一丝丝的槟榔让小孩吸吮,真可称得上是“奶操”。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中,以卖槟榔的生意*。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槟榔摊子,竟有数万个之多。

湘潭人吃槟榔很是讲究。刚摘下的鲜果呈青色。形似鸭蛋而略短,先用水煮两小时左右,使之变成棕红色,再用烟薰七天七夜,就成了干果。这道工序一般在产地完成。买回干果后,用清水洗净,用开水烫过,喷上少量糖精水,存放二十四小时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槟榔剖成两至四瓣,点上用石灰加饴糖熬成的卤水,有的人还爱点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复咀嚼,又甜又涩,芳香满口,越嚼越有味,余味悠长。一口好槟榔能嚼得人面颊潮红,浑身燥热,甚至遍体生津。嚼槟榔的乐趣如此,难怪湘潭人对它如此厚爱了。

其实,把槟榔作为果品的不仅是湘潭人,海南岛五指山下的黎族、苗族,以及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也有这个嗜好。不过,他们吃的是鲜果。一只鲜果剖成四瓣,点上调成浆状的贝壳粉,嚼后嘴唇呈乌红色须用棕叶揩干净。他们嚼槟榔是为了解除热带丛林中的瘴气。越南、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妇女嚼槟榔则是为了美容。她们出门前一边梳妆打扮,一边嚼槟榔。待打扮完毕,嘴唇已被被槟榔染得红润鲜嫩,面颊也灿若桃花了。

不过,不管哪个地方嚼槟榔,都没有湘潭人嚼得凶。湘潭人嚼槟榔以海南岛产的为正宗,称这为“海南个子”。另还有泰国个子、云南个子、台湾个子等,但这些槟榔肉体薄,嚼起来有股青气涩味重,不太受欢迎。每年深秋,湘潭的大小商贩就云集海南岛,往往一个人守住一片槟榔林,享有收购专利权。近几年来,湘潭槟榔生意日趋兴旺,在槟榔产地形成抢购局面。收购价格也由七十年代的几十元钱一担迅速上涨到两、三千元一担。以至海南岛槟榔树的种植面积猛增。

槟榔发展简史

槟榔越嚼越有劲,这口出来那口进,交朋结友打园台,避瘟开胃解油性。”这是一首流传在湘潭街头巷尾的民谣,生动地反映了槟榔与湘潭人民和湘潭食文化的不解之缘。槟榔,作为一种食品,已在湘潭生根发展达三百余年的历史,据《湘潭市志》介绍:一六五0年(顺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县城人口数万,所剩户不上二、三十,人不满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槟榔避疫之法收尸净域,从此嚼槟榔习惯也就陆续延续下来。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内居民患臌胀病,县令白景将药用槟榔分患者嚼之,臌胀病消失,尔后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随嚼之,久而成习。由此,湘潭槟榔逐步得到发展。伴随着湘潭槟榔的发展,槟榔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一些地方花古戏、“赞土地”和婚庆之喜等民间包事都无不有槟榔的赞语,如《潭州竹枝词》写道:“风流妙剧话情杨,艳姿娇容雅擅长;一串珠喉歌宛转,有人台下掷槟榔。”形象地勾画出湘潭槟榔与地方文化艺术的紧密关系。这也恰恰说明湘潭槟榔文化是湘潭槟榔发展的产物。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孕育着上层建筑(文化艺术)的产生,反过来,文化艺术又推动着经济的腾飞,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当然,从整个槟榔文化来看,一首优美动听富于浓郁的民歌风格的《采槟榔》正是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槟榔特殊的感情。

在湘潭槟榔数百多年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一个由初级的、分散的、小打小闹的向高级的、集中的、规模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解放前至七十年代初,湘潭槟榔加工为传统的作坊式,全市制作经营的不上百户,主要代表是湘潭九总刘记、李记槟榔店。

第二阶段:从1981年至1991年,湘潭槟榔作为一种生产力,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取得了突破性的大发展。全市槟榔加工、经营者发展4000余户,年销售槟榔达700余吨,销售金额达5000万元左右。主要代表有光大、张新发等槟榔店。

第三阶段:从1993年至今,是湘潭槟榔的腾飞时期。以豪爵、王爷、宾之郎、一品堂、湘南、老爷、湘爱、海魂、胖哥、小龙王、湘琼等一批新型的槟榔业主雄踞湘潭。这个时期,湘潭槟榔无论是质量、品种、包装、销售、市场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集中表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从生产加工形式上开始突破传统的小作坊式,逐步形成规模经营,有数家大的槟榔加工企业雇请临时工多达一百余人,日销售额*为4万余元。

二、是从经营体制上开始出现私营股份制的责任有限公司,如宾之郎食品有限公司、王爷槟榔有限公司、豪爵食品有限公司和一品堂食品有限公司等,为湘潭槟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入了新的机制。

三、是从槟榔加工的品种上符合各类人群的口味,推出的芝麻、桂花、薄荷、奶油、干槟榔、湿槟榔等多口味槟榔。全市几家形成规模的槟榔加工厂家开始按照湘潭市标准局颁发的《食用槟榔标准》要求,组织现场槟榔加工,从而使湘潭槟榔制作水平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湘潭人嚼槟榔的习惯越来越浓,“吊吊手,街上走,嚼槟榔,交朋友。”目前,全市爱嚼槟榔的人已增至到全市总人口的30%左右。

四、是从包装上出现了内外两种包装。内包装又出现了真空包装、枕式包装等;外包装更是鲜艳夺目,各具特色,为槟榔文化谱写出新的篇章。

五、是从槟榔的经营渠道上开始冲出湘潭,走向全省,现在长沙、株洲、邵阳、益阳、常德、衡阳等地都有一批湘潭人制作正宗湘潭槟榔,带动了全省槟榔加工的蓬勃发展,成为了一支不可低估的食品工业的产业大军。粗略统计,全市从事槟榔加工、经营的人数已超过一万(包括季节性的临时工)。槟榔加工年销售额约有二亿元左右。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全市槟榔加工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槟榔加工户不断推出各种名目的销售手段,带来了全市经济的不断活跃,出现了“买槟榔抽奖”、“专车送货”“送货上柜”等销售新气象。

六、是从事槟榔制作经营的人员,大大超出了历史的小市民和闲散人员的范围,一批有经济头脑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大学文化水平的青年人(其中有上海、长沙等地的有志者)投身槟榔事业,不仅改变了湘潭槟榔界的文化素质,而且为全市槟榔事业的繁荣和槟榔文化的发展造就了一支新型的人才队伍。

湘潭槟榔经过数百年的逐步发展,现在已经遍面潭州城乡、大街小巷,进入千家万户,登上了大雅之堂,对湘潭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迁移至湘潭市岳塘区芙蓉路。

历史沿革/湘潭市

1949年8月,湘潭和平解放,湘潭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7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改湘潭县城关区为湘潭市,隶属由岳阳迁至湘潭的长沙专署(1952年10月改名为湘潭专署),湘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3年4月,政务院批准湘潭市为省辖市,由湘潭专署代管。

1968年9月成立湘潭市***委员会,1980年10月市***委员会改名为湘潭市人民政府,同年湘潭市改为省直辖市。

1983年8月,湘潭地市合并,将其原湘潭地区的浏阳县划归长沙市醴陵、攸县、茶陵、酃县划归株洲市,湘潭、湘乡两县划归湘潭市。湘潭实行市管县体制。全市辖湘潭、湘乡两县和雨湖、岳塘、湘江、板塘、郊区五个区。

1984年,将湘潭县的银田镇和韶山区划出设立县级韶山区,由湘潭市管辖。

1986年湘乡县改市,仍由湘潭市辖。

1990年韶山撤区建市,1992年湘潭市城郊区由雨湖、湘江、岳塘、板塘、郊区五个行政区以湘江为界调整为雨湖、岳塘两个行政区。

2005年8月1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72号):将湘潭市人民政府驻地由湘潭市雨湖区雨湖路迁移至湘潭市岳塘区芙蓉路。

风景名胜/湘潭市

鲁班殿位于湘潭市自治街。清乾隆初年由境内泥木匠所建,作为公所。

民国元年(1912)年烧毁,3年后重建。殿为全木结构,上下两层,庙堂宽阔。门楼正面为八字墙,门额上方为泥塑浮雕《湘潭全城实貌图》。图景由3部分组成。右图长4米、宽0.6米,为文昌阁至小东门景;中图长5.2米,宽2.6米,为县城至窑湾的各街、巷、码头;,为杨梅洲全景,背景为黄龙山、仙峰岭等;近景为湘江,飞舟,街市中房屋林立,雨湖垂柳摇曳,作品细腻逼真。是湘潭泥塑艺术珍品。民另年间曾在此开办泥木工人的子弟学校。民国25年(1936)维修时,正殿门额悬“天下无敌”木匾。“***”中毁损严重。现已修复并公布为湘潭市文物保护单位。

齐白石纪念馆位于湘潭市白马湖风景区。为纪念杰出的人民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1983年中宣部、文化部批准湘潭修建齐白石纪念馆,历时10年,于1993年竣工落成,同年五月二十三日举行开馆庆典。馆址用地10000平方米,主体建筑2000平方米。馆内收藏齐白石国画作品和早期雕花作品数十件并收藏了近、当代名家书画作品数百件。纪念馆经常举办国内外书画名家作品展。纪念馆周围风景秀丽,为湘潭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的建筑,宛如江南民居,精巧、典雅,透出一种别样的平和与亲切,成为湘潭市一个新的旅游观光点。纪念馆大门额上黑石镏金大字“齐白石纪念馆”熠熠生辉。进入馆内,你不仅可欣赏到白石老人精妙绝伦的30余幅绘画原作及早年木雕、竹雕、石雕作品,也能欣赏到齐氏后人及弟子对老人艺术的继承与发扬。各个展厅婉转相连,宽敞明亮,又如在江南农居漫步,与白石老人绘画艺术的那种稚朴、天真的农家气息相映成趣。更具匠心的是,在纪念馆中间精心设计了小桥流水,棚架漏荫,使得整个纪念馆在清澈的流水中透出一种流动的灵气。1997年,湘潭市人民政府又决定将白马湖畔的人民路学校更名为白石学校,以增浓纪念白石老人的情意。

湘乡孔庙,又称文庙,是湘乡最古老的宏伟建筑之一,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庙址原在涟水之东仙林冈(今东岸坪),宋、元、明、清四朝,曾先后修复、重建、扩建达七次之多。清雍正十一年(1733),各地奉旨查修天下文庙,邑人黄宜中、萧衍等因见庙居郭外,临坍岸,便集银五千两,申议移建于黄甲岭。这就是今天见到的座落于湘乡一中校园内的孔庙。孔庙旧时的较后一次修复是清同治三年(1864),系湖南道台许隆阿为首组织。两百多年后的1994年,经湘乡一中奔走呼号,多方募捐,筹集资金百余万元再度重修,使孔庙这一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重现出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绚丽异彩。

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系典型的明清古建筑结构,重檐斗拱,红墙碧瓦,酷似天安门城楼。大成殿内,过去曾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之牌位,如今牌位不存,取而代之的是神态毕肖的孔子塑像。大成殿后面是崇圣殿,因其珍藏过许多儒家经典等珍贵古籍,故又称“尊经阁”。今已改造成豪华典雅的小型会议室。两殿前两侧的四间厢房,已被学校充分利用,建成了校史陈列室和教育教学成果展览室。由大成殿走下台阶,穿过庭院,便是大成门。门前悬挂着一块红底黑字金边的横匾,上书“大成门”三个大字。由大成门往外走,便是雄稳的麻石牌坊——棂星门。棂星门由六根直立方型石柱和15根横方石梁结构而成,相互对称。每根直立石柱的顶端都蹲着一小石狮,虎虎有生气。其雕工不能说精细,但不粗疏,形态不能说伟岸,但不萎缩,遵循中庸之道。昔日棂星门前,还有状元桥。状元桥是一座两边用石栏杆围护的石拱桥,横跨在荷花池上。荷花池前面左右都由红粉青砖围墙护着,内有一块半圆形的空坪。左右围墙都有门,平日关闭,只有在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打开。左门外左侧墙上嵌刻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字样的石碑。相传只有高中的状元才有资格登上状元桥,穿过棂星门,脚踩大成殿前坪之下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游龙出海”图案上的昂首龙头,直奔大成殿。如今,状元桥没有了,荷花池也被填平建成了有着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这古老的传说也就成了脍炙人口的历史轶闻。

数千年来,孔子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文庙就是文明的象征。历代封建帝王对孔子无不顶礼膜拜,代代加封。湘乡文庙正厅的大成殿就曾建有“先师孔子赞”和“四大贤赞”两座御碑,还悬有多种御赐扁额,计有康熙二十二年(1683)颁“万世师表”匾;雍正元年(1723)颁“先民未有”匾;乾隆元年(1736)颁“与天地参”匾;嘉庆四年(1799)颁“圣集大成”匾;道光元年(1736)颁“圣协时中”匾;咸丰元年(1851)颁“德齐帱载”匾;同治二年(1863)颁“圣神天纵”匾。真乃“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啊。

现在,湘乡孔庙因其独特的建筑、精巧的雕刻和悠久的历史而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褒忠山在距湘乡市城西约35km陶月山区境内。一山拔地而起,直插苍穹,云缭雾绕,朦胧迷离,这就是古称“湘中*山”的褒忠山。褒忠山海拔八百多米,曾名“贞女山”,相传有邱氏二女终身不字,于此山修道成仙。宋末,乡民刘叔荣起兵抗元,踞山不屈。较后,兵尽粮断,坠崖牺牲。后人为纪念他,褒奖忠义,遂改名为褒忠山。

褒忠山景观有白云关、报恩寺遗址、仙女庙旧址、舍身岩、一尖峰、二尖峰等。其中以白云关较为壮观。沿登山小道而上,道旁一巨石上镌刻着“白云关”三个大字,此所谓白云出入之关口。每当白云“出关”,则关下云雾迷漫,而山头晴朗碧透;若白云“入关”,则山头云遮雾盖,而关下清明如镜,为褒忠山一奇观。“舍身岩”如刀削斧砍,岿然耸立,传说为刘叔荣退守至此,誓不投降,跳岩舍身之处。

褒忠山峰峦重修,修竹摇曳,林木荫蔽,山花香馨,百鸟啭鸣;山谷间,清泉飞瀑,流溪潺潺,如歌似曲。令人陶醉。有水杉、黑壳楠,润楠、红桐等许多珍贵树种,是一处难得的天然植物园,现已辟为褒忠山林场。

石鱼山在湘乡市城西十里的湖山乡境内,又名石鱼屏,曾誉称“石鱼彭鬣”,为湘乡八景之一。

一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记载过:“涟水东入湘乡,历经石鱼山,山高数十丈,广十里,山下多元石,色黑而理若云母,凿开一层,辄有鱼形,鳞鳍首尾,宛若刻画,长数寸,鱼形备足,烧之作鱼膏腥,因以名之。”

石鱼山的“鱼”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来这里游览、寻觅。六朝名人张正就曾游览此山,见石作赋曰:“鱼跃湘乡之水”,并镌石立碑。唐朝时,文学家段成式也曾来过这里,在《酉阳杂俎》中,记述了他在石鱼山的见闻。

石鱼给人以奇特神秘之感,它就是一种石。据考证,在几百万年以前,湘乡的湖山及至苏坡乡一带是一个偌大的湖泊,湖泊里生长着鱼和其他浮游生物。后来,由于地壳的剧烈运动,这些生物一批一批被埋在泥沙下面,长期受着压力和地心热力的作用,泥沙形成为岩石,鱼经过炭化也就凝胶在岩石层中,成为化石了。

石鱼,可以说是一种反映地质演变的艺术珍品。它不仅能给人以古朴纯真的享受,而且能给人以知识的启迪。1958年修建湘黔铁路时,路基穿过石鱼山,曾发现大量的石鱼。现在,虽然此山已奠于铁路之下,但铁路两旁仍有鱼石披露,倘若开发,动辄有“鱼”。

滴水洞是主席别墅,位于韶山冲西边的角落里,与主席故居相距3公里。滴水洞天,是韶山风景中一个著名的景点群,由滴水幽壑、虎歇坪、龙头山等自然风光与滴水洞一号等建筑组成。滴水洞长约2.8公里,洞内有小溪,曲曲弯弯,幽壑口朝东北而开。小溪沿岸林木繁茂,挺拔的松林中夹杂着茂密的楠竹,而上百种野花漫山遍野地生长着。

窑湾位于湘潭市十八中附近,是湘潭*老城区和棚户区,从长沙到达湘潭后可在湘潭火车站乘坐18 路公共汽车前往.

窑湾过去有一点点有个类似长沙桔子洲头的地方,就是杨梅洲.杨梅洲基本上是个烧烤场,河对面也是比较有特色的,前面不远有个湘江铁桥.而杨梅洲的附近有个在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女侠秋瑾的故居,由于保护不到位,已经比较破旧,不能不说是种遗憾. 杨梅洲*看的风景应该是6-7月份的洪水,号称年年都被水淹的说,现在去可能还好,但是也还是可以看到比较猛的江水.另外还有望衡亭,观圣殿等等古迹。

“湘潭市人民政府”该网站的即时热度是( 333°)


湘潭市人民政府于2022-04-04被收录在GPS网址导航(http://www.gpsdao.com/)的政府组织分类中,湘潭市人民政府网站介绍是由第三方申请者投稿或网友分享而来,由于本站对收录的网站没有管理权,并且湘潭市人民政府的内容随时都在变化,本站无法随时对其进行监督 ,所以本站保证不了该网站的内容真实有效,请大家在查阅湘潭市人民政府信息时,自辩真伪,希望您可以理解。


如果访问湘潭市人民政府时发现网址失效或湘潭市人民政府与本站介绍的内容不符,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热门网站推荐